“一房一价”今何在?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在房价虚涨的背后,东莞楼市乱象频现。近日就有深圳客刚抢完房就要求退房的事情发生,原因是不满开发商定价混乱。是的,近期东莞房价的上涨态势不但令莞人倍感无奈,连深圳客都感到有点不对劲了。 事实上,几年前政府部门对商品房的定价是有规范的。2011年8月,东莞市物价局、住建局、房管局联合发布一则通知,要求开发商在办理商品房住房预售许可证前,须到市物价局履行价格备案手续,实行一套房一标价。商品房的实际 成交价格既不得高于备案价格,也不得比备案价格下浮超过15%,否则商品房网上销售系统将自动锁定交易,无法进行网签。开发商每实施一次涨价,需在前一次备案的2个月后重新递交备案材料。也就是说,两次涨价之间需要至少相隔 两个月。同时,在楼盘销售中心现场,还要对房源、户型、销售单价、总价等一并进行公示。 笔者记得,当年实行“一房一价”时,一些热销楼盘尽管人潮簇拥,但房源、房价一目了然,整体成交过程井然有序,购房者和开发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也得到有效控制。 然而,到了2014年8月,东莞出台《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有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实行了三年的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备案制正式取消。因为在这一年的上半年,东莞住宅成交210.32万平方米,同比大幅下降了38.70%。因此,政府取消价格备案制,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在“促市”,增强信心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。 反观目前,深圳客蜂拥入莞炒房,有楼盘单价一日涨几千,这与2014年上半年成交低迷的境况已不可同日而语。虽然楼价上涨是市场行为,但也不能任其混乱无序。过度炒房的后果是某些区域可能变成“睡城”、“空城”,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居住在东莞的人。 东莞因何能吸引人才?远低于广州、深圳的房价无疑是一大竞争力。而如今炒房盛行,将不利于城市人才的引进与培育,导致东莞人才“引不进,留不住”。因此笔者呼吁,监管部门应考虑恢复价格备案制,严格执行“一房一价”,恢复东莞楼市素来的理性与健康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